3.0T核磁共振
我院在1996年引进西门子Magnetom Open 0.2T 磁共振扫描仪的基础上,又于2008年7月和2011年3月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利浦Achieva 3.0T和1.5T 磁共振成像系统,2012年6月脑科医院又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了Magnetom Avanto 1.5T磁共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磁共振检查服务。
飞利浦Achieva 3.0T和1.5T 磁共振扫描仪,扫描速度快,一般在4-5min内即可完成常规扫描的全部序列,动态扫描的分期也更为准确,而且高场磁共振能够采用多种扫描序列,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在全身各个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颅脑、头颈部(含眼、耳鼻喉、口腔等)、脊柱、胸腹腔、盆腔(包括前列腺、子宫、附件等)以及骨、关节、肌肉、软骨等均可获得高分辨率的解剖、结构图像,同时乳腺线圈并行采集、多容积采集、等体素采集的优化组合技术的应用,能获得双侧乳腺的高分辨率图像,提高了磁共振乳腺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SENSE并行采集技术的应用,成倍地缩短扫描时间,增加图像的信噪比,减少磁敏感伪影,在短时间内得到高分辨率采集图像。
3.0T 和1.5T磁共振一些独特的新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检查有了质的飞跃。运动伪影校正(风车技术)的应用对于不能配合扫描的患者,能明显纠正扫描过程中生理运动伪影;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检测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脑血流中断30分钟后即可检出超早期脑梗死);SPAIR、SPIR作为新的抑脂序列,抑脂效果更为完善;MRA、MRV能提供高清晰度和高时间分辩率的快速动脉或静脉成像,其中4D-TRAK技术的应用将获得类似DSA效果的动态血管MRA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特别是三维动态MRA(3D-CE-MRA)成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准确诊断;利用CENTRA技术进行外周血管高分辨成像;在器官移植方面可清楚显示移植术后血管解剖,并准确、快速诊断器官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并发症;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RCP胰胆管和MRU泌尿、生殖(输卵管)系统水成像能清晰观察其形态结构及特点;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进行心脏多平面解剖成像,还可进行心脏电影、心肌灌注、心肌活力、心肌标记以及自由呼吸冠脉成像,对病变区域的形态、大小、运动情况有清晰显示,对评价心脏功能有较大作用;磁共振波谱(MRS)能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添了分子影像学信息,有助于了解病变内部的变化,并对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分级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在脑、肝、肾、乳腺、前列腺等部位的疑难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obiscan技术全身成像能够快速自动完成从头到脚的覆盖成像(包括全脊柱成像等);能够完成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神经纤维束跟踪技术,能够进行神经纤维束的3D观察,有助于术中尽量保护未受损的神经纤维束;而灌注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能够提供病变的血供、血管分布、病变内微出血等方面的信息;在脑功能BOLD成像方面,脑功能刺激仪的应用使脑皮层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运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而对脑内病变的破坏区有更为详尽的了解,对脑外科手术中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以及术后促进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较大的意义。背景抑制的全身弥散成像(DWIBS,也称类PET技术)对肿瘤的转移灶高度敏感,对于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较小的转移灶非常有帮助。
总之,由于低场磁共振在图像质量、成像时间、检查应用范围等方面与高场磁共振扫描仪相比有不小差距,临床优先选用3.0T和1.5T磁共振,磁共振的优越性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充实、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