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胃肠镜,您是否还停留在“痛苦难受”的旧印象?是时候更新认知了!现代医学早已进入“无痛”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胃肠镜吧。
01
胃肠镜是什么?
胃肠镜是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胃镜)以及大肠(肠镜)的医学手段,通过一根柔软、带有摄像头的细长导管,就像一根灵活的“电子眼”,能高清拍摄消化道内部情况,能直接观察消化道内壁的细微病变,帮助医生发现炎症、溃疡、静脉曲张、早癌癌症、胃肠道肿瘤等,必要时还可直接取病理组织活检化验或进行镜下微创治疗。
02
为什么胃肠镜检查重要?
消化道的肿瘤在全球前十位肿瘤中独霸5席;胃癌及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居第四位,发病率在40-44岁组之后上升明显。
现在,胃肠镜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口咽部癌、食管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胃肠镜查体在查体检查中占重要地位。早发现、早治疗,生存率可超过90%。
1. 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癌症
▶ 胃癌、大肠癌早期常无症状,而胃肠镜能发现毫米级的息肉、溃疡或早癌。
▶ 能揪出肠息肉,肠息肉是大肠癌的"前身",切除息肉可阻断其癌变进程。
2. 明确病因,避免误诊
▶ 长期腹痛、腹泻、便血、消瘦等症状,可能由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等引起,仅靠CT或超声难以确诊,胃肠镜能帮助明确病因,是胃肠道疾病确诊的"金标准"。
3. 治疗一体化
▶ 胃肠镜不仅能检查,还能做镜下治疗:内镜下止血、切除息肉、胃肠早癌剥离、粘膜下肿瘤挖除、放置支架、静脉曲张治疗等,避免开腹手术。
03
哪些人必须做胃肠镜?
🔺胃镜高危人群
▶ 40岁以上,尤其有胃癌家族史者;
▶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反复胃痛、烧心、呕吐、黑便者;
▶ 不明原因贫血、体重骤降者。
🔺肠镜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无论男女;
▶ 直系亲属有肠癌或肠息肉史;
▶ 长期抽烟、喝酒的群体;
▶ 进行胆囊切除的群体,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 长期缺少运动,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者;
▶ 长期便秘,腹泻,有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群体。
▶ 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
04
关于胃肠镜的常见误区
❌ "没症状就不用查"
✔ 早期胃癌、肠癌常无症状,等出现症状时可能已到中晚期。
❌ "检查太痛苦"
✔ 可选择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全程无感,20分钟左右完成。
❌ "一次正常,终身无忧"
✔ 息肉可能缓慢生长,也可能会复发,建议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如2-3年一次)。
检查前准备小贴士
▶ 胃镜:空腹8小时,检查前禁食、禁水。
▶ 肠镜:提前1天低渣饮食,按医嘱服用清肠药排空肠道。
温馨提示:40岁后即使无症状,也应做一次胃肠镜评估风险。具体检查频率需根据个人风险因素由医生评估制定。
聊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消化道息肉切除、静脉曲张套扎粘堵及硬化、消化道早癌剥离术、粘膜下肿瘤切除、狭窄扩张术、贲门缩窄术、超声内镜诊断及引导穿刺术,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架置入、置管引流、ERCP诊断、ERCP胆道取石及胆胰管引流、支架置入,小肠镜下治疗,内镜下止血、异物取出术,减肥胃转流支架置入等。
END
来源 | 消化内科 郭欣欣
编辑 | 杨秋宜
审核 | 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