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2-09-18 11:03
分享
“我爱人今年先后在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和泌尿外科手术,两位主治医生不仅医疗技术好,医德医风更是没得说,还坚决拒收红包……”日前,青岛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八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在对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开展监督检查时,对张贴在医院宣传栏中的一封封患者感谢信印象深刻。
“红包”问题是污染医疗卫生领域生态,严重侵害患者合法权益,影响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重要因素。青岛市纪委监委探索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由市纪委监委有关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督促,市、区(市)共抓落实,横向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相互协同,纵向市、区(市)、镇(街道)三级联动,紧盯收受“红包”行为,强化监督检查,条块结合、各负其责、同向发力,对实名举报优先办理、严查快结,持续开展“红包”专项整治,纠正扰乱医疗服务行业秩序行为。
为突出开门整治、精准发现问题,该市纪委监委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问题受理邮箱,拓宽群众反映渠道、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信息发布后,我们还加强对监督举报电话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主责部门接听电话人员对整治内容不熟悉,落实首问负责制不到位等问题。”据青岛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八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发现问题后,该组第一时间制发工作提醒单,督促主责部门立行立改,及时在官网公布举报邮箱信息,同时在各医疗机构门诊、病房等位置张贴二维码,方便市民扫码举报收受“红包”、服务态度差等问题,积极、正面回应群众诉求,精准靶向施治。
据了解,该市纪委监委还将“红包”问题作为派驻纪检监察组日常监督检查的必查内容,对医疗机构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持续释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同时,与市卫生健康委建立“红包”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充分发挥信、访、网、电作用,畅通监督和问题线索受理渠道,受理“红包”问题线索7件,处分2人,通报1人,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在狠抓“红包”问题整治中,该市纪委监委还注重将行业作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一体推进,督促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制定改善医疗服务十大举措,推进“就医付费一件事”,完成2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诊间扫码场景应用、18家定点医院实行入院前部分检查费用纳入医保住院报销,从根源上杜绝“红包”问题滋生的土壤,持续净化行业风气。
在该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市卫生健康委建立“红包”治理长效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为市级卫生健康系统行风监督员,加强对包括“红包”治理等行业作风的监督力度。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健全“医院、科室、个人”治理“红包”承诺机制和医患双方不收不送“红包”告知制度,完善出院病人回访制度,开展廉洁从业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拒收、上交退还红包436万元。
“红包”问题专项整治是该市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清廉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市制发《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清廉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3大类13项重点任务,以强监督拧紧明责、履责、评责、督责、追责责任链条,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遏制行业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打造“温馨清廉医院”“医廉清风”廉洁文化品牌,让医疗卫生领域清风劲吹。(青岛市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王小宁)